机器学习:随机梯度下降法

随机梯度下降算法(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, SGD)

大学时我们学过怎样求函数的极值。函数$y=f(x)$的极值点,$f’(x)=0$就是它的导数的那个点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$f’(x)=0$,求得函数的极值点$(x_0,y_0)$。

不过对于计算机来说,它可不会解方程。但是它可以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,一步一步的去把函数的极值点『试』出来。如下图所示:

首先,我们随便选择一个点开始,比如上图的$x_0$点。接下来,每次迭代修改$x$值为$x_1,x_2,…$,经过数次迭代后最终达到函数最小值点。

你可能要问了,为啥每次修改$x$的值,都能往函数最小值那个方向前进呢?这里的奥秘在于,我们每次都是向函数$y=f(x)$的梯度的相反方向来修改$x$。什么是梯度呢?翻开大学高数课的课本,我们会发现梯度是一个向量,它指向函数值上升最快的方向。显然,梯度的反方向当然就是函数值下降最快的方向了。我们每次沿着梯度相反方向去修改的值,当然就能走到函数的最小值附近。之所以是最小值附近而不是最小值那个点,是因为我们每次移动的步长不会那么恰到好处,有可能最后一次迭代走远了越过了最小值那个点。步长的选择是门手艺,如果选择小了,那么就会迭代很多轮才能走到最小值附近;如果选择大了,那可能就会越过最小值很远,收敛不到一个好的点上。

按照上面的讨论,我们就可以写出梯度下降算法的公式

其中,$\nabla$是梯度算子,$\nabla f(x)$就是指$f(x)$的梯度。$\eta$是步长,也称作学习速率

**省略部分**

推导出权值修改的梯度下降公式

需要说明的是,如果每个样本有M个特征,则上式中的$X,W$都是M+1维向量(因为我们加上了一个恒为1的虚拟特征$x_0$,参考前面的内容,而是$y$标量。用高逼格的数学符号表示,就是

随机梯度下降算法(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, SGD)

如果我们根据上面推导出的公式来训练模型,那么我们每次更新W的迭代,要遍历训练数据中所有的样本进行计算,我们称这种算法叫做批梯度下降(Batch Gradient Descent)。如果我们的样本非常大,比如数百万到数亿,那么计算量异常巨大。因此,实用的算法是SGD算法。在SGD算法中,每次更新的迭代,只计算一个样本。这样对于一个具有数百万样本的训练数据,完成一次遍历就会对W更新数百万次,效率大大提升。由于样本的噪音和随机性,每次更新并不一定按照减少的方向。然而,虽然存在一定随机性,大量的更新总体上沿着减少E的方向前进的,因此最后也能收敛到最小值附近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,SGD不仅仅效率高,而且随机性有时候反而是好事。今天的目标函数是一个『凸函数』,沿着梯度反方向就能找到全局唯一的最小值。然而对于非凸函数来说,存在许多局部最小值。随机性有助于我们逃离某些很糟糕的局部最小值,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模型。

引用

  1. https://www.zybuluo.com/hanbingtao/note/448086